当前位置:主页 > 医生集团 > 有关报道 >
医生集团的四种商业模式
来源:马应龙肛肠诊疗技术研究院   阅读:187

索中的商业模式
  随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宽,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各路能**显身手,积极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是跳出体制大干一场,还是留在体制之内小心求索?是在某一专科领域深耕,还是搭建多学科交流互助平台?纵观体制内外**小小几十个医生集团,无外乎“医生主导”、“体制内分级诊疗”、“平台化”以及“管理服务组织”这四种商业模式。
  一、医生主导模式(PHP模式)
  PHP模式即Physician Hospital Partnership,在美国已应用多年,经由张强医生集团进入大家的视野。其核心内容是医生成为主导,医生团队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医生主导的医生集团以专科为主,其医生多已脱离了体制。典型的有张强医生集团,万峰医生集团。
  在PHP模式中,医生不再是医院的雇员,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医院展开合作。收入方式也因此改变:医生通过自己的服务获得收入,但支付方不是医院也不是医生集团,而是保险公司。
(图1.商业模式——医生主导的医生集团)
 
  显然,在PHP模式中,医生是整个医生集团的灵魂。医生的个人品牌是否够硬,是否拥有一定量的“粉丝患者”,在某个细分领域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都是决定这个医生集团早期能否生存下去的决定性因素。整个医生集团的运营都围绕医生展开,采用类似于经纪人的模式,医生只负责提供医疗服务;患者的接洽、随访,医疗资源的协调等,则由医生集团安排专人负责。PHP模式下的医生集团主要面向高端人群,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此外,也面向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
  二、体制内的分级诊疗模式
  与源自美国的PHP模式相对应,体制内的分级诊疗则更具有“中国特色”。其核心内容是医生不离开体制,8小时之外多点执业;利用医生连接高端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促进医生资源由大型医院向基层医院平移;医生的收入来源于提供医疗服务获得的增量收益。大家医联则是其中的典型。
  体制内的分级诊疗是中国医改转型时期的产物,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刚刚放开,医生尚处于跃跃欲试的观望状态。一个风险较低的体制内多点执业平台,无疑给医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水机会。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集团以医院为模块实现业务对接,是沟通高端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桥梁。一方面,方便基层医院病人转诊,享受高端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为医生提供了多点执业机会,向基层医院输送技术和人才。通过分级诊疗,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方便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但医生仍受雇于医院,属于医院的无形资产,其体制内的身份不曾改变。通过医生集团将“走**”合法化,医生所得收入也需与医院分成。
  三、平台化模式
  平台化模式的医生集团,是互联网思维在医疗领域的积极尝试,其核心内容在于弱化医院的角色,搭建医生和患者直接沟通的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地域、跨医院、跨科室协同合作,随时为全国的患者提供服务;医生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入,集团则通过管理收取费用。典型的有挂号网旗下的微医集团,杏香园医生集团,健康微能量等。
 
(图2.商业模式——平台型医生集团)
 
  在平台模式中,集团担任的角色是一个信息的发布整合平台。医生在平台上发布信息,患者在平台上寻找资源,尽可能的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促使资源合理分配。应用互联网O2O模式,提供挂号、加号以及转诊服务。对于患者,可就近就医,减少异地就医带来的诸多不便;对于医生,借助平台对多学科的整合,有效的分诊,可使医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运用。
  四、管理服务组织模式
  医生集团作为一个企业或是社团,终究离不开运营和管理。而医生集团的核心领导者多为科班出身的医生,在医生集团的管理上,多少有些吃力。于是这样一个“医生集团的集团”就应运而生了,其核心在于不涉足具体医疗事务,负责医生集团的运营管理,法务支持等,能提供专业管理技术的收费性服务组织,具有专业化的服务和成本管控能力。通过收取加盟费和管理费营利。医师可与管理服务组织签约。中欧医生集团是其中的典型。
 
 (图3.商业模式——医院主导的医生集团
  管理服务组织模式的医生集团作为医疗运营支持组织,在美国已有一定的基础,随着医生集团功能的细化,大有可为。
  上述几种商业模式,各有千秋。医生主导的医生集团跳出体制,享有最大的自由,积极学**西方已有经验,重塑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关系,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但是,患者多年来的就医**惯在于选择医院而非选择医生,医生的个人品牌能否在与大医院的品牌竞争中取胜,尚不可知。体制内的分级诊疗走的保守路线,成立门槛较低,风险较低,暂不触及体制变革。为医生提供多点执业的平台,将医生8小时外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医生集团数量最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是仅仅将“走**”合法化还是能发挥多学科多医院的加和效应,我们拭目以待。平台化模式是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采用O2O模式直接沟通医生和患者,借助信息的公开透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但由于缺少关联医院的支持,提供的服务仅停留在分诊、加号等初级阶段,难以深入到具体的诊疗过程之中。管理服务组织模式在国外已发展成熟,但在医生集团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国内,“医生集团的集团”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不过,随着医生集团的发展,专业化的集团管理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医疗投资“非禁即入”,社会办医如火如荼,多点执业积极推进……医生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上下求索,必定会给医疗体制改革,带来一抹鲜亮的色彩! 
  他山石:国外医生集团那些事儿 
  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以及浙江、广东等地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犹如一声声春雷打破了医疗行业静寂多年的天空,而国家对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也使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把目光聚焦到“医生集团”这个词上来。作为平均领先国内医疗发展二三十年的美国,似乎在面对“医生集团”时更有发言权。 
  诚如相关人士的解读,多点执业或只是自由执业的过渡形式,向“医生集团“靠拢将或成为一种趋势。有数据显示,这种趋势日趋明显。 
  基础数据一
  在美国,放弃同医院签订个人雇佣协议而成为一名自由执业医生,通常有两种选择,或是成为独立执业的医生,或是加入医生组织进行团体执业。根据SK&A公司2015年1月发布的报告统计,全美约有284,364个医生执业团体,其中56.06%是仅有一名医生坐诊的独立执业,而超过20人以上的医生集团也达到2,936个。
  基础数据二
  有报道称与2012年相比,2013年美国独立执业医生从21%减少到15%。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额的诊疗配套设施投入以及与病人和医保对接的成本增高趋势明显,不愿在诊所行政运营上费神的医生开始走向医院或是较大的医生集团,独立执业医生占主体的格局,大有可能被分流而由医生集团这种新的模式所取代。
  随着这种趋势的改变,许多小型医生组织纷纷寻求医院和大型医疗集团的并购,或是同其他医生组织合并成为较大的医生集团。相比受聘于医院,加入医生集团的医生不仅在收入方面有所提高,同时在比如行医方式等方面也拥有更多话语权。
  医生集团的发展促进了医生的价值回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服务行业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再塑。正是由于医生集团这股重要的变动力量,使得医院和保险公司对其进行积极争取。结合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在美国,医生集团的主要运作模式为分别和医院以及保险公司进行结合,结合方式及程度依据医生个人价值的判断和选择。
  总体来说,选择同医院合作的医生集团(Hospital-Physician Integration)在美国占大多数,按照同医院的亲疏关系逐渐形成了多种医生集团模式,比如相对自由的独立医生组织(Independent Physicians Association,IPAs),医生可以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团体执业合同获得更好地医疗费用支付;而对于完全一体化组织(Fully Integrated Organization,FIOs)内的医生,则更像是医院的雇员,在享受高比例固定工资的同时,也失去了同期在其他医院看诊的机会并可能更多地面临道德风险。 
  那些选择与保险公司结盟的的医生集团,旨在通过调整服务模式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与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构成不同,由美国政府买单的社会医保只涵盖特定人群(如军人、儿童、低收入人群或是65岁以上的老人等),私人医疗保险由于市场化程度高所以种类繁多,其中自选保险计划(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PPO)、健康维护保险计划(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HMO)和责任保险计划(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ACO)为主流的三种私人医保模式,而带有HMO组织成分的凯撒医疗集团(Kaiser Permanent)是为数不多与保险公司深度融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医生集团。 
  凯撒医疗模式的雏形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建筑公司老板凯撒为了解决雇佣工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险问题,与一名叫加菲尔德(Garfield)的医生签订合同,每月为每名工人预付1.5美元作为工伤医保费用,同时从工人工资里扣除5美分转给加菲尔德医生的诊所用于工伤以外的其他医疗费用。二战后,工人被遣散,凯撒继续和加菲尔德医生继续合作,筹建医疗保险集团,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的凯撒医疗集团。如今,凯撒集团为上千万人提供医疗服务,是美国最大的医疗集团。
  凯撒集团的医院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各地区的凯撒医院均为独立经营,基本架构为保险公司、医院集团和医生集团三位一体。凯撒集团有自己的健康保险机构(Kaiser Foundation Health Plan),负责管理受保和财政等业务;凯撒医院集团(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 Cooperation)拥有并管理凯撒集团旗下的所有医院,并提供除医生外的服务人员;凯撒医生集团(Permanente Medical Group)管理凯撒旗下的医生团体并为凯撒会员提供医疗服务。凯撒医生集团中有一半为专科医生,供职于凯撒集团下设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国家级医疗中心,主要从事疑难重病的诊治;另一半主要为家庭医生,在医疗中心周围的诊所负责提供一般疾病的诊治。边远地区则派出护士或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向会员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性服务。 
  凯撒集团是一个自负盈亏的非营利医疗机构,通过审核的客户可以向凯撒健康保险机构购买不同等级的保险从而成为凯撒会员并享受与保险等级相应地医疗保健服务,预付的保费用于支付医院和医生,医生通过对会员进行健康管理,使其不生病或少生病,除了能减少病人就医的共付费用之外,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大量医药支出费用用于医生的收益分配。在形成的这三层合作关系中,凯撒保险公司仅向凯撒医院和凯撒医生团体付费,凯撒医院设施使用权仅向凯撒医生团体内的医生开放,而团体内的医生也只能在凯撒医院执业,并且只能为购买凯撒保险的会员提供服务,凯撒集团结余利润由医生与集团共享。凯撒集团的这种模式在实现筹资支付体系和服务提供体系整合的同时,也实现了患者和医生利益的整合,通过将保险、医疗服务、医疗产品进行融合来为用户提供闭环服务,进而控制医疗费用并提高服务质量,以便集中化控制医疗成本和风险。
  纵观美国医生集团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同医院还是保险公司合作都已成为常态,医生集团相对独立的天然属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医生的积极性,同时多样的医疗服务方案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可能面对的道德风险。 
  而我国在公立医院改革以及医生多点执业放开的背景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和投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医生团体执业。尽管我国医生集团的发展尚处萌芽阶段,但体制内外的医生集团都在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运营体系和商业模式,无论是寻求医院合作的张强医生集团,还是中国平安推出的平安好医生,都是在这波改革浪潮中翻腾的弄潮儿。 
  随着政策的放开以及国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国内医疗服务的分化势在必行,对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医疗服务模式的丰富,以及对医保范围和就医费用的界定,在今后五年至十年将成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

打印本文

上一篇:PHP模式也许成为医生多点执业的主流
下一篇:妙手肛肠医生集团简介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19 马应龙肛肠诊疗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鄂备:42011102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