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有近5000家公立医院很可能被改制掉
来源:马应龙肛肠诊疗技术研究院 阅读:148
近年来关于医改方向的争论颇多,但有一条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就是解放医生,让医生成为社会人。如今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共识正在加速走向实践,国家推进医生成为社会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
医生管理都要社会化了!
近日,深圳卫计委的一个改革“小动作”,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政府将逐步把医生变成“社会人”的改革信号。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从2017年1月1日起,原由深圳市卫计委及各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医师执业注册”和“医师多点执业备案”等事项移交深圳市医师协会办理。
医生注册和多点执业备案不再是政府的职权,而是移交给行业协会,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医生职业身份社会化改革的加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国医师的行业管理将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实现第三方行业协会管理。
医生流动将不再过多地受政府的行政化管控,医生资源社会化也必然将大大加速。
养老金改革
妨碍医生自由流动的最大制度障碍已破除!
诸多医改文件中,在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朱恒鹏看来,有一条改革文件看上去和医疗无关,但实际上意义非常重大。就是2015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改革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一样,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
朱恒鹏表示,这个文件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了此前事业单位和企业人事及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矛盾。妨碍医生自由流动的最大制度障碍,已经从政策层面上予以突破,上述条例和决定若能尽快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医生实现自由流动已无大的制度障碍。
这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编制最大的福利正在逐步消退。
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铁饭碗要没了!
2016年7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法”。
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也就是说,未来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全部没有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及按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统一管理。
事实上,早在2015年5月,北京已经行动起来了。根据北京市《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北京现有高校、医院将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将对高校、公立医院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保留事业单位性质。
深圳就更为超前,2012年新建的港大深圳医院是一家标准的政府办公立医院,但彻底取消了事业单位编制,所有医生护士都没有编制。
不仅如此,深圳还尝试新建公立医院都和港大深圳医院一样取消编制,并尝试取消现有公立医院编制,虽然进展不顺,但趋势已经非常明朗。
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编制已经是大趋势,而且已经在路上。
政策利好频出:归还医生自由执业权!
事实上,医生职业本身具有典型的自由执业属性,但由于没有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权利,因此长期被困在一家医院里。
那么医生自由执业权都包含哪些呢?拥有自由执业权的医生,可以选择受雇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也可以自己或和他人合伙开医院办诊所、建医生集团,可以在多家医院执业……
不过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医生的自由执业权正在回归。
比如目前天津、广东已经实施的医师注册区域制度,意味着省域范围内医生正式拥有了多点执业的权利。可以预期的是,这一政策很快将在全国推广开来,而这一措施在美国也不过开放到如此程度。
此外,近日最高法出台的《非法行医罪司法解释》,意味着今后,执业医师未经许可而开办医疗机构的,实际主要是指在注册医疗机构外另辟地方行医的,或者执业医师辞职后、离职后、退休后在任一地方行医的,即使没有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也不能再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了。
不仅如此,允许在职医生开办医疗机构,鼓励医生举办医生集团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意味着中国医生离真正拥有自由执业权越来越近。
大力发展社会办医:人才需求巨大!
关于社会办医,在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看来,新医改以来最重大的政策就是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那么,国务院40号文件出台后,在医疗行业发生了哪些巨变呢?
第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民营医院数量爆发式增长。
根据卫计委2015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公立医院13069个,民营医院达14518个,新增近2000家民营医院,并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公立医院。
这还说的是医院。随着中医诊所准入的彻底放开,以及西医诊所准入的陆续放开,个体诊所和连锁诊所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这些还不够,国家还批准了一些新型的医疗机构,比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宁护理中心,血透中心等。被业内人士称为这些相应的科室要“独立“了。
如此势头的社会办医发展速度,正在加速公立医院医疗人才流失,实现社会人的转变。
未来,民营医疗机构有望在医疗人才数量上超于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改制浪潮来袭:4成或将被卖掉!
在医生身份社会化的大趋势下,还有一种和体制再见的方式,就是公立医院改制。对于不少医护来说,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接受。
国家层面的医疗体制改革已明确提出了“社会资本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据朱恒鹏教授预测,未来40%的公立医院将会被收购!他认为,现在全国有8000多家国有企业医院,其中有差不多2000家医院是优良资产。这批医院的全盘卖出已经在各级领导层面达成了共识。而地方医院中的三级医院属于优良资产,卖出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地方政府负债30万亿元,政府无钱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只是时间问题,二级医院的卖出也将是大趋所势。
结语:未来将有近5000家公立医院很可能被改制掉。医院都被卖掉了,体制的温暖自然也将不复存在,一大批医生护士也将自然成为社会人。
医生管理都要社会化了!
近日,深圳卫计委的一个改革“小动作”,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政府将逐步把医生变成“社会人”的改革信号。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从2017年1月1日起,原由深圳市卫计委及各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医师执业注册”和“医师多点执业备案”等事项移交深圳市医师协会办理。
医生注册和多点执业备案不再是政府的职权,而是移交给行业协会,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医生职业身份社会化改革的加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国医师的行业管理将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实现第三方行业协会管理。
医生流动将不再过多地受政府的行政化管控,医生资源社会化也必然将大大加速。
养老金改革
妨碍医生自由流动的最大制度障碍已破除!
诸多医改文件中,在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朱恒鹏看来,有一条改革文件看上去和医疗无关,但实际上意义非常重大。就是2015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改革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一样,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
朱恒鹏表示,这个文件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了此前事业单位和企业人事及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矛盾。妨碍医生自由流动的最大制度障碍,已经从政策层面上予以突破,上述条例和决定若能尽快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医生实现自由流动已无大的制度障碍。
这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编制最大的福利正在逐步消退。
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铁饭碗要没了!
2016年7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法”。
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也就是说,未来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全部没有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及按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统一管理。
事实上,早在2015年5月,北京已经行动起来了。根据北京市《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北京现有高校、医院将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将对高校、公立医院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保留事业单位性质。
深圳就更为超前,2012年新建的港大深圳医院是一家标准的政府办公立医院,但彻底取消了事业单位编制,所有医生护士都没有编制。
不仅如此,深圳还尝试新建公立医院都和港大深圳医院一样取消编制,并尝试取消现有公立医院编制,虽然进展不顺,但趋势已经非常明朗。
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编制已经是大趋势,而且已经在路上。
政策利好频出:归还医生自由执业权!
事实上,医生职业本身具有典型的自由执业属性,但由于没有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权利,因此长期被困在一家医院里。
那么医生自由执业权都包含哪些呢?拥有自由执业权的医生,可以选择受雇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也可以自己或和他人合伙开医院办诊所、建医生集团,可以在多家医院执业……
不过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医生的自由执业权正在回归。
比如目前天津、广东已经实施的医师注册区域制度,意味着省域范围内医生正式拥有了多点执业的权利。可以预期的是,这一政策很快将在全国推广开来,而这一措施在美国也不过开放到如此程度。
此外,近日最高法出台的《非法行医罪司法解释》,意味着今后,执业医师未经许可而开办医疗机构的,实际主要是指在注册医疗机构外另辟地方行医的,或者执业医师辞职后、离职后、退休后在任一地方行医的,即使没有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也不能再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了。
不仅如此,允许在职医生开办医疗机构,鼓励医生举办医生集团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意味着中国医生离真正拥有自由执业权越来越近。
大力发展社会办医:人才需求巨大!
关于社会办医,在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看来,新医改以来最重大的政策就是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那么,国务院40号文件出台后,在医疗行业发生了哪些巨变呢?
第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民营医院数量爆发式增长。
根据卫计委2015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公立医院13069个,民营医院达14518个,新增近2000家民营医院,并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公立医院。
这还说的是医院。随着中医诊所准入的彻底放开,以及西医诊所准入的陆续放开,个体诊所和连锁诊所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这些还不够,国家还批准了一些新型的医疗机构,比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宁护理中心,血透中心等。被业内人士称为这些相应的科室要“独立“了。
如此势头的社会办医发展速度,正在加速公立医院医疗人才流失,实现社会人的转变。
未来,民营医疗机构有望在医疗人才数量上超于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改制浪潮来袭:4成或将被卖掉!
在医生身份社会化的大趋势下,还有一种和体制再见的方式,就是公立医院改制。对于不少医护来说,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接受。
国家层面的医疗体制改革已明确提出了“社会资本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据朱恒鹏教授预测,未来40%的公立医院将会被收购!他认为,现在全国有8000多家国有企业医院,其中有差不多2000家医院是优良资产。这批医院的全盘卖出已经在各级领导层面达成了共识。而地方医院中的三级医院属于优良资产,卖出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地方政府负债30万亿元,政府无钱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只是时间问题,二级医院的卖出也将是大趋所势。
结语:未来将有近5000家公立医院很可能被改制掉。医院都被卖掉了,体制的温暖自然也将不复存在,一大批医生护士也将自然成为社会人。
上一篇:卫计委首推自由执业
下一篇:医生多点执业的法律风险与防范